對話寶馬高管:不擔心氫燃料電池汽車安全性,與電動汽車是互補而非競爭
時間:2024-09-16 04:45:20 出處:百科閱讀(143)
文|新浪科技 張俊
近日,對話電池動汽寶馬集團宣布將于2028年推出首款面向市場的寶馬不擔補量產氫燃料電池車。這一動作在全球高端汽車制造商中還屬首家。高管
當前,心氫性電氫能源在汽車領域的燃料應用以商用車為主,而在乘用車領域,汽車尚處于探索階段。安全如何處理其與電動車技術路線的車互關系?又該如何破解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過程中的阻礙?寶馬集團氫燃料電池車副總裁Dr. Michael Rath、寶馬集團氫燃料電池技術及汽車項目負責人Dr. Jürgen Guldner近日接受了新浪科技在內的非競媒體采訪,對外界的對話電池動汽這些疑問一一解答。
與電動汽車是寶馬不擔補互補而非競爭
當前,行業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高管發展前景持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其未來有望替代電動汽車,心氫性電也有人認為距離其商業化落地還有很遠。燃料
比如,汽車特斯拉CEO馬斯克一直對氫能源持批評態度,他曾多次表示氫能源是一種“非常糟糕且愚蠢的技術”。他認為,氫能源在生產、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且成本高昂,不具備實際應用價值。
寶馬集團氫燃料電池車副總裁Dr. Michael Rath表示,相信純電汽車是電動化非常重要的途徑,目前發展的也非常好,而且這也是寶馬集團一個非常明確的發展戰略和重心。“但我們要有第二條腿作為補充,純電車型是第一條腿,氫能是第二條腿。從技術的角度來講,氫能技術和純電技術之間有很強的互補性,兩者都是可以實現零排放的。我們在這樣的基礎上決定2028年量產氫燃料電池車。”
他指出,目前寶馬還不能透露量產具體哪個車型,具體在哪里生產,具體在哪些國家上市,現在公布這些內容為時尚早。但寶馬對于技術是持開放的態度,會根據世界各地具體的市場需求和監管的法規來部署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量產戰略。“我們最大的優勢在于,在不同的車型中實現柔性生產。我們能夠在燃油車、電動車以及其他的車型中進行靈活切換。我們給消費者選擇,也會根據消費者選擇和市場需求,靈活的調整我們不同技術路徑量產的規劃和比例。”
他強調,寶馬不會把所有的產能都壓在某一種技術上,很多競爭對手只生產純電車型,但寶馬同時在純電車型、燃油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以及2028年之后量產的氫燃料電池車型中進行靈活的配置。
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與電動汽車的關系,寶馬集團氫燃料電池技術及汽車項目負責人Dr. Jürgen Guldner則認為,一方面,它具有電動車的特點,是純零排放的;另一方面,它又能夠具有燃油車非常快的加速特點,3、4分鐘之內完成加油或加氣,快速進行下一段里程。“我們認為氫能在滿足消費者這方面需求上應該是很好的技術路徑,同時應該是現有純電車型有利的補充,二者不是互相競爭,而是互相補充的關系。”
基礎設施是大規模落地關鍵
氫燃料電池汽車要走向大規模落地,還面臨著一些挑戰。
在寶馬集團氫燃料電池車副總裁Dr. Michael Rath看來,最主要的障礙是基礎設施。無論對于純電車型還是氫燃料電池車型,基礎設施都是非常重要的,寶馬會推動充電站以及加氫站的發展,兩者之間也有互補性。他透露,當前寶馬正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大規模建設加氫站,在商用車(比如卡車、公共汽車)上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未來隨著基礎設施密度的增加,會很好的推動氫能在乘用車上的應用。
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消費者還十分關注其安全性。寶馬集團氫燃料電池技術及汽車項目負責人Dr. Jürgen Guldner向新浪科技介紹,寶馬在多個層面進行了非常廣泛的測試,來保證新車型的安全性。首先在設計層面上,確保相關零部件和整車安全性能是有保障的;在零部件層面上,對于儲氫罐進行了測試,保證相關零部件能夠符合國際安全標準,也通過了相關的認證;整車層面,進行了公路測試,碰撞測試等等。“對于目前的測試結果我們是非常滿意的。跟燃油車一樣,全世界那么多款燃油車車型也是經過反復的測試,證明他們的安全性能,氫燃料電池車也是如此,所以對于它的安全性能我們一點都不擔心。”
他提到,如何通過對公眾的傳播和教育,讓他們理解新車型的安全性能,這一塊寶馬肯定要做自己應有的工作。此前寶馬iX5氫動力車型試駕活動本身也是公眾傳播和教育的一部分。
另外,他還對氫燃料電池的壽命和價格問題進行了回應。對于壽命問題,他表示,氫燃料電池目前大規模用在商用車中,跟車本身的壽命是一樣的,重型卡車的使用頻率和時間要遠遠高于普通的乘用車,所以壽命不是一個問題。無論在前期測試還是在寶馬iX5試駕過程中,氫燃料電池的壽命和車的壽命一樣,只要車不壞,燃料電池一直可以用;對于價格問題,他指出,這取決于氫的價格。加氫站的氫的價格是多少,使用氫燃料電池車的價格就是多少,而且價格是持下降的趨勢。之前外界垢病氫燃料電池主要是使用天然氣制氫,成本會比較高,未來發展的趨勢會更多的大規模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如風電、光電、太陽能來制氫,這個技術逐步成型,規模達到一定的效應會大規模降低制氫的成本。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責任編輯:何俊熹